{{ v.name }}
{{ v.cls }}类
{{ v.price }} ¥{{ v.price }}
中国经济似乎有一个“逢八魔咒”。
1988年,物价飞涨如脱缰之马,年底“物价闯关”失败,诱发了一场社会大动荡;
1998年,东亚金融危机爆发,国内银根紧缩,市场萧条,掀起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民营企业大倒闭浪潮;
2008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中国东南沿海发生企业倒闭连锁效应,制造产业一度跌到低谷;
2018年,半程已过,我们似乎又陷入了一场叵测的、内外交困的经济危机之中。
从来没有一个时刻,像今年下半年这般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性。
——如果特朗普政府持续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,中美贸易战将如何演化,我们的手上还有什么可以打的牌?
——如果国内投资持续低迷,中央政府会不会再度放闸货币,那么,哪些领域将成为政策红利受益者?敏感的房地产市场将继续收紧,还是会成为新的泄洪区?PPP领域哀鸿一片,地方债务的危机会不会一触即发?
——如果A股仍然在3000点的区位徘徊,CDR政策会被叫停吗?近期以来,银行居民储蓄逆向上升,基金、信托、保险、第三方理财,到底哪一个是靠谱一点的避风港?
——会不会有新的减税政策出台?企业的融资难会更加严峻,还是有可能得到缓解?
—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,在6月中旬创下一年半来最大降幅纪录,在接下来的半年里,它将呈现怎样的微妙走势?人民币对美元、欧元和英镑的升值态势,是否走到了拐点?
2018年,几乎没有投资热点,却又仿佛浑身都是G点。
此刻的中国经济,处于近年来最为诡异的阶段,内外动荡,风雨飘摇,国际博弈及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,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和信心。
下半年已至,所有的人都在观望。
我没有答案,我也充满着焦虑和好奇。
四十年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,中国经济的忍耐性超乎外界的想象,而中国的制度红利仍然是其复苏和焕发生机的最大动力。越是低迷和莫测的时刻,越可能是下一场重大改革的前夜。
在经历了1988年的物价危机后,中国在1992年重新启动市场化改革,一举解决了价格双轨制的困局;在1998年的危机中,中国政府重新规划国家战略,构筑消费、投资和出口“三驾马车”,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增长;而2008年的危机,既催生了充满争议的四万亿计划,同时也倒逼出了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。
因此,站在改革史观的角度上,2018年的危机,未必不是又一次大改革的机遇。我们好奇的是,制度改革有没有可能发生,将在哪些领域,以怎样的方式出现,这是身处危机的我们,更应当关注的方向和焦点。
注: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,原标题为:
吴晓波:2018下半程,风往哪里吹 | 年中论坛,稍有改动,仅做传播用途。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
来源 :吴晓波频道